分类 新觉青年 下的文章

大半年前,用了4年的大耳JVC HA-RX900由于左耳单元挂了,而且耳套也磨损得不像样子。所以,入手了DT990PRO

破败的耳套

不过,990这个250欧的大耳,不是很好推。用服役多年的E5耳放推起来,感觉力不从心。由此,这段时间一直在寻觅合适的耳放。

无奈囊中羞涩,一直没有出手。

寻觅耳放期间,在咸鱼上偶遇了50MM的单元,报价只要38软妹币,而且是包孕的(之前遇到类似的要80软妹币)。

50MM耳机单元

看到这就二话不说,果断出手。到货后简单拆装起来,测试了一下,音质还行。

原来的耳套太烂了,所以在某宝下单了一对耳套。拼装起来,比原来的好像还骚一点。

修复后的RX900

原装的RX900

这次修复总共花费了,78软妹币。全套价格是原来一对单元的价格,算是超值了。

当年在日亚直撸回来的耳机,想不到能以这种形式又重生。

64欧抗阻,E5轻松推起来,听流行是真的不错。新的耳套密闭性比原装的稍微好一点,听感上低频提升了一个层次。

本次修复结果,基本满意。


MacOS Big Sur

苹果月初发布了新版的MacOS Monterey,也就是MacOS 12。手头还在服役的设备主要是MBP2019,桌面系统是黑苹果,还有一台MBP2011。

2019和黑苹果在前几天就通过更新推送升级到11.4(Big Sur)。而2011因为太过老久,所以不在官方匹配升级的范围。

虽然在2019年升级了SSD,不过由于10.15(Catalina)系统卡顿明显,所以考虑是否可以升级到Big Sur解决?

怀着好奇,我开始了冒险旅程。

按照过程主要是参考这个文章

不料在做安装盘的过程就遇到问题。具体问题是:无法在MacOS下将U盘格式化为MacOS引导盘专用的“GUID分区图”。

问题解决方案如下:

只要在系统的磁盘工具的菜单栏上选择“显示”-》“显示所有设备”。这样磁盘工具就会显示设备,而不是只显示设备分区。这时点选所选U盘进行“抹掉”,这个时候弹出的窗口就会有“GUID分区图”选项。

磁盘管理工具

升级完Big Sur后,电池比以往耐用了一点。和黑苹果和2019比较,卡顿还是比较明显的。测试了一下vscode,速度还凑合。比起原来的Catalina,有一定改善。


本来打算下载一些电影,有时间可以看看。

打开Aria2,导入种子文件,点击下载后,画面一直停留在准备中的状态。

打开共享文件夹,下载共享目录提示“尚未准备好”。

心想:坏了,应该是硬盘挂了。

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PVE,用命令行方式检查发现,磁盘无法挂载。掉盘了!除了能识别磁盘名称外,磁盘完全无法读取。

尝试数个方法无果,研判磁盘已彻底死亡。解除磁盘在PVE中的状态,把硬盘拔下来。

pve-hd

这个硬盘是从原来的台式机上卸下的。虽然蓝盘不是很适合用来做下载盘,心想是用来做BT下载中转,数据也不是很重要,就用起来了。

前段时间PVE就每天发两个Email给我,报告磁盘有故障。

细想,一路来挂的盘不是蓝盘就是绿盘。“外地人”这质量真的一般般。

原本计划把这个破硬盘换成4T的紫盘。可是,在它没有挂之前,我还没有换的动力。

去二手东看了一下4T紫盘,已经699了。比我上次购买价格460,贵了200多块。

这么一遭,真是“破屋偏逢连夜雨”。磁盘被Chia挖矿这样炒一下,还真就用不起了。算了,先不买了。于是在NAS上划了1T空间来用于下载,凑合用一段时间。

划空间的时候我顺便看了一下,PVE母机的健康状况。

pve

不查不发现,母机也出现了IO延迟问题。这次真TMD是祸不单行。

pve-ssd

母机的SSD磨损也到66%了。虽然还没有到必须更换的阈值,但是母机下面太多东西。这个需提早部署,要尽快更换。

现在唯一的希望是618,二手东的磁盘优惠折扣能给力一点!


近日,服役2年有余的一加6(OnePlus)手机指纹识别功能异常。具体故障为间歇性触控失灵,无法解锁,无法使用指纹支付。这手机在半年前由于一次把握不慎,把背板玻璃摔成龟裂。

指纹故障本以为可以使用人面识别替代解决。但人脸除了解锁系统外,其他原来使用指纹的用途场景均也只能使用指纹方式。

鉴于对安卓系统有刚需,上面的故障已经影响日常使用效能。

摆在面前只有两个方案:要么换,要么修。

按照手机使用年限,更换也是一个合适的时机。因为它已经在使用寿命最大效能区间。其次,维修存在一定风险。

于是,我把日常手机用途需求进行简单梳理:

  1. 双卡双待
  2. 屏幕色彩和分辨率不能比一加6差
  3. 不玩游戏
  4. 安卓系统
  5. 能解锁BootLoader

综上,计划腾挪2.5k软妹币预算,用于更换手机。

筛选几天,这个预算遇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:选好点的,预算不足;退一步选择,各方面水平又和原来的一加6差别不大。

对于这样两难选择,我再退一步,回头看看维修成本。

通过首富家查询到后盖和指纹模块加起来在50-150这个区间。找其中一个店家咨询了解到能提供安装参考视频。简单研判自己动手能力,应该勉强过关。于是当即下单相关配件。

由于手机年限已经差不多,所以没有挑店家号称为“原厂”的配件,因而选择买家真实评价较中肯的产品:副厂背板+指纹模块:48+29=77软妹币。

昨晚下单,今天就到,这就是深圳效率。

把卖家提供的维修视频简单看一遍后,动手开拆。后盖板用电吹风吹上2-3分钟后,顺利揭开。

一加6开拆开后盖

更换过程很简单:首先,把手机原来边框的胶水清理干净。其次,把指纹模块测试正常后,安装到新后盖上。然后,给新后盖边缘点上胶水,把后盖装到手机上。最后,在后盖四周按压整齐,用橡皮筋弹紧,静置2-3小时候待胶水干透即可。

更换后盖完毕后的手机

整个安装过程还算顺利,总结经验:一方面是运气好;另一方面事前准备工作还算到位。


huawei_fit.jpg
自2年前荣耀手环表带挂后,一直没有再带手环。没有带手环这段时间,体重增加约5KG。当然,体重的增加不一定和手环有关系。不过,为加强健康管理,购置一款智能穿戴设备作为健康管理辅助,是有一定必要性。

去年双11差点剁手iWatch S6 44cm。在下单前一刻,我清醒过来:其实我并不需要这么高级的健康管理设备。我使用手环主要是用于两个核心功能:指标数据监测和记录。具体为记录步数和睡眠监测。iWatch体积太大,续航太短,似乎不太符合我使用预期。这样一想,问题迫切性貌似就不是十分明显。 于是,停止剁手,省下2.8K软妹币。

近日睡眠质量欠佳,手环这个念头又重新提入败家日程。刚好看到华为Fit手表简介,基本符合我实际使用需求。虽说是手表,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个大号手环。
基本功能和2年前的荣耀手环相差不大。当然,价格也比荣耀手环贵得多。看到拼夕夕有599软妹币的车,毫不犹豫,迅速上车。

基于之前有带荣耀手环经验,到手后没有太多使用差异。虽然下车还算顺利,不过传闻中续航达10天,这个在实际使用是严重虚标。我日常开启功能有:时间,记录步数,心跳,睡眠监测,还有血氧。手表续航大概2天左右。不到传闻中五分之一时间。不过也凑合,起码比iWatch续航长点(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)。

综上,虽然不是使用华为手表A1芯片,但基本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