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玩物益智 下的文章

AQC108网卡无法在黑苹果Big Sur驱动,这问题困扰我多时。悬而未决的事情,总让人心生苦恼。

今天突然灵机一动,脑海里忽然飘过一个疑问:NAS里不是还有一张intel 225-V么?何不把两个网卡互调一下,说不准还能凑效呢?

心动不如行动。我迅速的把两个网卡互调了一遍。

PVE正常识别,那是意料之事,这个没有惊喜。

黑苹果,插电,开机。那一刻,我确实有点小紧张。这是验证我猜想的时刻。

顺利进入系统,查看系统信息。
pci-info
这真是够魔幻的。插进去的是intel 225-V,居然被系统识别成AQC108,驱动竟然是E1000。难道是被我前两天魔改的kernel补丁导致的?

顾不上那么多了,先插上网线试试看。
网络信息
wow!连接速度居然能正确识别成2.5G。心中的快感,有如中了几百亿。

先测试下本地链接速度:
iperf3
能稳定在2.3G,基本能判定驱动成功了。

再次使用黑苹果测试外网速度:
黑苹果测速结果
结果让我觉得相当满意。

回想整个过程。“AQC免驱”这个惯性思维让我迷一般执着去解决它的驱动问题,而浪费太多时间。

总结:黑苹果,在Big Sur如果选择2.5G网卡,推荐选intel 225-V的网卡。更便宜,而且可能更容易解决驱动问题。当然,螃蟹可能也是个好选择。别迷恋AQC,可能那是一个坑。


前段时间,抵抗不了运营商的威逼利诱,把家里的宽带提速到千兆。

顿时,家里的千兆局域网络就成为了瓶颈。布局家用万兆网络,看来是需要被提上日程的紧急事项。

计划的万兆网络

简单做了个拓扑图,发现万兆网络可不是穷人的玩具。所以,只能寻找更折中且廉价的垃圾方案。

穷到没有办法的时候,只能接受现实。妥协换来的方案是:在原有设备上加2块2.5G网卡。交换机和软路由就用trunk叠加起来。跑千兆应该是勉强能行。

运营商给带宽是1000M,不过胜在有2个session,就是可以双拨号,而且网速还能叠加。

在NAS上测速,能跑大概1.6G(约200MB/s)的速度。没能达到2G的速度,不知道是不是光猫缘故。点击这里查看测速结果。
speedtest.png

不过bt老死只能跑大概40M/s,刚开始以为是硬盘问题。但,dd测了一下硬盘,平均写入速度也有100M/s左右
dd-test.png

既然速度能达到1G以上,那就先不管这块。后面就是要把软路由到主机的速度问题解决。

我在软路由上加了个2.5G的网卡。intel 225-V,母鸡PVE轻松识别。不过,直通到ROS无法识别。最后直通到OMV上也能轻松识别。

intel 225-V

最大的问题在后头,黑苹果无法识别AQC108。

AQC 108

卖家当初誓言旦旦保证,犹言在耳:肯定即插即用!结果接到机器上驱动不起来。
aqc-pci

系统能检测设备,但无法安装驱动。

最近工作比较忙,没有空闲时间折腾。等到这几天中秋假期。把OC从0.64版本一直测试到0.74,全然无效。

在google爬了几天,测试了各种魔改kernel内核补丁,甚至自己撸kext驱动。结果均无效。

在Big sur系统就是驱动不起来。看了各类成功案例都是驱动AQC107 10G的网卡。

年纪大了,经不起折腾,就此作罢。继续等待其他方案。


大半年前,用了4年的大耳JVC HA-RX900由于左耳单元挂了,而且耳套也磨损得不像样子。所以,入手了DT990PRO

破败的耳套

不过,990这个250欧的大耳,不是很好推。用服役多年的E5耳放推起来,感觉力不从心。由此,这段时间一直在寻觅合适的耳放。

无奈囊中羞涩,一直没有出手。

寻觅耳放期间,在咸鱼上偶遇了50MM的单元,报价只要38软妹币,而且是包孕的(之前遇到类似的要80软妹币)。

50MM耳机单元

看到这就二话不说,果断出手。到货后简单拆装起来,测试了一下,音质还行。

原来的耳套太烂了,所以在某宝下单了一对耳套。拼装起来,比原来的好像还骚一点。

修复后的RX900

原装的RX900

这次修复总共花费了,78软妹币。全套价格是原来一对单元的价格,算是超值了。

当年在日亚直撸回来的耳机,想不到能以这种形式又重生。

64欧抗阻,E5轻松推起来,听流行是真的不错。新的耳套密闭性比原装的稍微好一点,听感上低频提升了一个层次。

本次修复结果,基本满意。


MacOS Big Sur

苹果月初发布了新版的MacOS Monterey,也就是MacOS 12。手头还在服役的设备主要是MBP2019,桌面系统是黑苹果,还有一台MBP2011。

2019和黑苹果在前几天就通过更新推送升级到11.4(Big Sur)。而2011因为太过老久,所以不在官方匹配升级的范围。

虽然在2019年升级了SSD,不过由于10.15(Catalina)系统卡顿明显,所以考虑是否可以升级到Big Sur解决?

怀着好奇,我开始了冒险旅程。

按照过程主要是参考这个文章

不料在做安装盘的过程就遇到问题。具体问题是:无法在MacOS下将U盘格式化为MacOS引导盘专用的“GUID分区图”。

问题解决方案如下:

只要在系统的磁盘工具的菜单栏上选择“显示”-》“显示所有设备”。这样磁盘工具就会显示设备,而不是只显示设备分区。这时点选所选U盘进行“抹掉”,这个时候弹出的窗口就会有“GUID分区图”选项。

磁盘管理工具

升级完Big Sur后,电池比以往耐用了一点。和黑苹果和2019比较,卡顿还是比较明显的。测试了一下vscode,速度还凑合。比起原来的Catalina,有一定改善。


本来打算下载一些电影,有时间可以看看。

打开Aria2,导入种子文件,点击下载后,画面一直停留在准备中的状态。

打开共享文件夹,下载共享目录提示“尚未准备好”。

心想:坏了,应该是硬盘挂了。

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PVE,用命令行方式检查发现,磁盘无法挂载。掉盘了!除了能识别磁盘名称外,磁盘完全无法读取。

尝试数个方法无果,研判磁盘已彻底死亡。解除磁盘在PVE中的状态,把硬盘拔下来。

pve-hd

这个硬盘是从原来的台式机上卸下的。虽然蓝盘不是很适合用来做下载盘,心想是用来做BT下载中转,数据也不是很重要,就用起来了。

前段时间PVE就每天发两个Email给我,报告磁盘有故障。

细想,一路来挂的盘不是蓝盘就是绿盘。“外地人”这质量真的一般般。

原本计划把这个破硬盘换成4T的紫盘。可是,在它没有挂之前,我还没有换的动力。

去二手东看了一下4T紫盘,已经699了。比我上次购买价格460,贵了200多块。

这么一遭,真是“破屋偏逢连夜雨”。磁盘被Chia挖矿这样炒一下,还真就用不起了。算了,先不买了。于是在NAS上划了1T空间来用于下载,凑合用一段时间。

划空间的时候我顺便看了一下,PVE母机的健康状况。

pve

不查不发现,母机也出现了IO延迟问题。这次真TMD是祸不单行。

pve-ssd

母机的SSD磨损也到66%了。虽然还没有到必须更换的阈值,但是母机下面太多东西。这个需提早部署,要尽快更换。

现在唯一的希望是618,二手东的磁盘优惠折扣能给力一点!